年粑粑是什么?哪里有关于年粑粑的最新图文简介?今天挑挑礼的小编“山里妹”给大家重点介绍的便是常德市知名特产年粑粑。看完如果你对年粑粑也感兴趣,下次去常德,不妨带点常德的本土特产年粑粑给家人朋友、亲戚长辈们尝尝,也可以拿来送礼哦。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年粑粑的基本介绍
年粑粑是湘鄂黔边界地区的传统食品。是用糯米、高粱、荞麦、小米、糯玉米等多种带黏性的杂粮经加工、浸泡、蒸熟后,用木锤捣散米粒,再用手工做成圆饼而成。当地人叫粑粑,因为一般都作为过年的年货,所以又叫年粑粑。
营养价值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纤维素(mg)=5300.00
脂肪(mg)=2100.00
蛋白质(mg)=13000.00
碳水化合物(mg)=56100.00
饵块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完全,人体容易消化吸收。矿物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含量都较高。
补充能量:含碳水化合物,糖类,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
制作方法
做糍粑俗称打糍粑,是土家族农家春节前的一件盛事。因打糍粑是一件力气活,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互相到各家帮忙,惹得年轻姑娘到场观看。各家将糯米饭弄细成团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用碓舂,有的用木杵杵,有的用木槌槌,有的则用细竹扎成把子戳。因糯米饭太粘,虽然冬腊月的天气,严寒,小伙子们也要脱掉上衣赤膊上阵,仍然累得汗流浃背,力气不济者往往被饭团粘扯打倒栽冲,引得姑娘们不停地嬉笑。对那些力气足,动作干净利落的小伙子,姑娘们会大声喝彩,有的还会唱山歌给予奖励。这时满屋欢声笑语,人们早已把劳累与严寒抛到了九霄云外。小伙子们将糯米饭打细成团,上了年纪的人开始做粑粑,将粘饭团扯成小坨,放进木模中挤压,再磕出即成了又圆又大的糍粑。因木模内雕刻的花纹不同,做出的糍粑花形不同,外圈有圆线纹、回形纹、点状纹、万字纹、缠枝花纹多种,中间则有寿桃、牡丹、石榴、仙猴、双喜字、喜鹊闹梅、鲤鱼跳龙门等图案,加上糯米原料质地的晶莹玉润,与其说是烘托节日气氛的年粑粑,倒不如说是一件件精致美丽的艺术品。
粑粑的大小一般有三种,经常用于食用的普通粑粑其直径两三寸左右,厚1厘米。大一点的直径约为一尺,最大的约需要糯米三、五斤,甚至十余斤的,此种粑粑一般用于婚庆之类的喜庆日子。在粑粑快做完时,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粑粑的的妇女做几个大粑粑,这种粑粑被称为“破拢粑粑”,它既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土家人的大方,并且,这种粑粑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传说田姓土家族人祖先原有九兄弟和一个妹妹,妹妹嫁了后又多了一个女婿,由于他们强大的力量,皇帝担心他们独霸一方影响朝廷的统治地位,便派来官兵试图将其斩尽杀绝,官兵来时正逢腊月二十八他们打粑粑的时候,看到来势汹汹的官兵,弟兄们急忙将槽中打的粑粑分成几坨用簸箕端上山。官兵走后,几弟兄端着已经变硬而难以分开的粑粑回到家里,吃时只有用刀子切成小块烧起来吃和煎起来吃。后来,这九弟兄各居一方,生养后代,他们都没忘记当年的苦难,为了纪念当年之事,此后过年时他们都制作几个这样大的粑粑用来分食,这种习惯也被他们的子孙后代承袭了下来,并渐渐变成了一种习俗。后来,这种粑粑一般都要留到正月十五,有的甚至留到过清明节时才吃。
粑粑制成之后,五个一叠放在案板上冷却,干冷后在家中一干净的器具里放上七、八天,然后再用山泉水浸泡,隔个十天半月换一次水。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山里妹,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