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拓片怎么样?哪里有关于碑林拓片的最新图片和介绍?今天挑挑礼的达人“三根葱”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陕西省西安市有名的特产碑林拓片。如果你看完后对碑林拓片感兴趣,下次去西安玩,记得带些当地特产碑林拓片给家人朋友、亲戚长辈们,作为特色礼物送人也不错。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吧。
碑林拓片的基本介绍
拓片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拓片是从原物直接复制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的记录方法。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文字的萌芽。一般说在夏代就已经有了文字体系产生的可能性。确认中国象形文字出现在商代后期,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文字是被刻在各种坚固耐用的载体之上保存的,如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秦汉的竹简碑石等,但是这些载体往往笨重粗大而难以搬动,因此无法普及并广泛流传。纸张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人们可以采用椎打拓墨的形式将文字从其载体上蝉蜕下来,这就是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对部分名碑制出少量原拓件,还根据实物复制部分碑石进行数量较大的翻拓,以供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及旅游者选购。现碑石拓片有颜真卿的《唐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唐玄秘塔碑》等。还有褚遂良、欧阳询等大书法家的作品摹本。拓片品种除散张外,还装裱成册,既可珍藏,又可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历史民俗
创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因集中收藏历代珍贵碑石,而集碑成“林”的西安碑林,不仅以保存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而且以荟萃碑石的精华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现保存着自汉代以来的各种名贵石碑2500多方。既是经史的宝库,也是书法的海洋。这些碑石中,有许多是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长时期享有盛誉,差不多是临帖习字者尽人皆知的名碑,如:自唐代至明代的书法大家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怀素、张旭、李阳冰、赵佶、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代表性的书法原作的碑石,其中《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唐皇甫诞碑》更是公认的颜、柳、欧体的范本。
这些名家的书法碑石早就被人们拓成碑帖,成为人们留作纪念和习字临摹的范本珍品。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初期,贩卖字帖的陕西人就遍布天下。全国各地乡村私塾中的师生们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西安有个“碑洞”(因为碑林里的碑石经常被墨拓,颜色发黑,故有“碑洞”之称)。当时,在三学街一带,有许多出售字帖的店铺、小摊,字帖堆得和墙一样高。西安碑林拓片就是这样逐渐发展起来的。
为了满足广大中外游客的需求。碑林博物馆从众多的碑石中选出100多种碑石字画珍品,由富有经验的拓印技工进行拓制。这些拓印出来的文图拓片与原碑石完全一样,常被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宝。再经过精心的装裱成册,成为难得的宝贵资料,也是罕见的工艺品。
制作方法
传拓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是擦拓;二是扑拓。
擦拓是用毡卷或扑子(扎好的棉包)蘸墨后,将刷在碑上的纸一一擦过,字迹就会出现在纸上。这种拓法适用于平面。一般汉碑,唐碑都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原载体不平整或有损毁,擦拓就不能很好地将原文蝉蜕下来,而会产生遗漏或模糊不清,因此在北宋间出现了扑拓的方法。
扑拓改擦拓朴子的平面横向运动为一上一下的纵向运动,这样就可将凹凸不平的载体甚至曲面载体上的文字或纹饰拓下来。扑拓有浓墨拓、淡墨拓之分,还有用极淡墨拓得很精细的,连纸纹都现显出来的,称为蝉翼拓。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三根葱,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1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