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石渠藏系绵羊怎么样?哪里有关于石渠藏系绵羊的最新图片和介绍?下面,挑挑礼的特产推荐官“马良和甜真”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贵州省甘孜州有名的特产石渠藏系绵羊。如果你看完对石渠藏系绵羊感也兴趣,下次去贵州甘孜玩,记得带些当地特产石渠藏系绵羊给家人朋友、亲戚长辈们,作为特色礼物送人也不错。大家快来详细了解哦。
石渠藏系绵羊的基本介绍
石渠位于北纬32°19′~34°20′,东经97°20′~99°16′,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北起巴颜喀拉山南麓,南抵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段,西北部与青海玉树州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东南面与色达县、德格县毗邻,境内平均海拔4 000 m。幅员面积25 191 km2,拥有可利用草地1 908 342.8 hm2(据四川省遥感中心2001年对石渠的调查表明,石渠有湿地30 256 hm2,沙化面积达1 837 732 hm2,占幅员面积的72.95%),是一个纯牧业县,辖5镇18乡,人口8.68万。
石渠藏系绵羊是我国高原型藏系绵羊,是藏民族经过长期闭锁繁育的原始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耐高寒,适应性强的优点,是川西北牧区的优势畜种和宝贵的基因库。属于藏民族生活、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石渠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重要生产资料。发展潜力大,开发利用价值高,对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实现富民安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016年12月石渠县成功申报藏系绵羊地理标志。
地域范围
石渠县所辖色须镇、尼呷镇、洛须镇、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麻呷乡、德荣玛乡、长沙贡玛乡、呷衣乡、格孟乡、蒙宜镇、新荣乡、宜牛乡、虾扎镇、起坞乡、阿日扎乡、长须贡玛乡、长须干玛乡、长沙干玛乡、温波镇、瓦须乡、国营牧场共23个乡镇场。地理坐标为东经97°20′00″~99°15′28″,北纬32°19′28″~34°20′40″
产品特点
2.1 体形外貌
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较高,耳大开张,向上方伸展。公羊角长耳扁平,并向外上方作捻曲状弯曲。母羊多数有角,但不如公羊发达,角呈卷曲波状向上弯曲。行走时,头颈平直,体躯较长,似长方形,腰背微凹陷,胸宽深,呈园桶状,四肢细长强健有力,蹄坚实,善于爬山刨雪,尾短小呈锥形,长仅13 cm左右,故有短瘦尾羊之称。全身被毛粗长,呈毛辫状,毛辫长15~30 cm,绒毛长8 cm左右。被毛纯白者较少,头颈、四肢杂色较多,体躯多为白色。
2.2 特性
石渠藏系绵羊是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粗毛羊品种。具有体质结实,蹄坚实,合群性强,善于游走放牧,爬山穿林等特点。其皮下脂肪发达,内脏贮积脂肪的能力亦强,皮肤较厚,汗腺和皮脂腺不发达,羊体散热性低,体表还长有5~8 cm长的绒毛,保温性能强。这些特性使石渠藏系绵羊具有抵抗严寒,渡过漫长冬春枯草季节的特殊作用。因其心、肺发达,血红细胞比其他羊种为高,故能适应高海拔缺氧的生态环境。
2.3 生产性能
2.3.1 生长发育
石渠藏系绵羊从初生到2.5岁生长发育迅速,体尺、体重增长快。3~4岁时生长较为缓慢;5岁后基本停止生长。同龄的公母羊相比,其公羊的体尺、体重大于母羊,羯羊与公羊接近。
2.3.2 产毛性能
石渠藏系绵羊在7月上旬剪毛,一年一次,其剪毛量不高,据对641只成年羊统计,公羊剪毛量1.03 kg,母羊0.87 kg,羯1.04 kg,一般毛辫长15~30 cm,绒毛长8 cm左右。
2.3.3 产肉性能
石渠藏系绵羊肉质鲜嫩,味美。在终年放牧,不补饲的情况下,抓膘性能好,有较高的产肉和蓄脂性能,屠宰率一般在43%以上,羯羊可达51.19%,净肉率29.4%~34.9%。
2.3.4 繁殖性能
石渠藏系绵羊的发情配种季节与牧草生长和膘情紧密相关,一般7~9月发情,主要于8月份配种,一般冬季产羔。公、母羊一般生后1岁左右即可性成熟。初配年龄,公母羊均约1.5岁。2~5岁的公羊配种能力最强;2~8岁的母羊为适龄母羊,一生可繁殖5~6只羔羊,每年一胎,均产单羔。发情周期一般为15~21 d,18 d左右最多发情持续期2~3 d。妊娠期一般为150 d(140~160 d),分娩羔羊快,一般破水后15~30 min产出羔羊,勿需助产。
历史民俗
3.1 养殖历史悠久
据《西康概况》关于康属民族及分布介绍,羌族,乃康区之最古民族(从我国象形文字,羌族头字为羊,说明主要以养为主),康区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引进驯化,形成了现代的适应高寒气候的藏绵羊,石渠的养羊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再据“西康经济季刊第八期”中“西康之羊毛事业”介绍,品种:西康绵羊多产于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原,属典型的西藏羊特征,公母羊具有波形之角,长达八寸、毛色、头尾四肢成黑色或褪色,余均白色,间有黑色夹杂、亦有全黑色者尾椎形,长三四寸,称小尾羊,四肢下腹飞节均系毛发,脚细长、善走。石渠藏绵羊亦在海拔3 000 m以上高原饲养,其角形、毛色正如文中所叙。
3.2 引种改良情况
3.2.1 改良过程
为了提高藏绵羊生产性能,满足毛纺工业和人民生活需要,从1952年起,先后引进新疆细毛羊、茨盖羊、高加索、考力代、美利努等种羊,对藏绵羊进行杂交改良。
在20世纪60年代前,藏绵羊杂交改良主要是朝细毛方向发展,采用新疆细毛公羊与藏母羊进行级进杂交,亦有少量茨盖羊级进杂交。由于饲养管理跟不上,细毛种公羊因不适高寒气候逐步淘汰,级进杂交后代羔羊生活力差,死亡较大。1960年以后,绵羊的改良转向半细毛,开始探索培养48~50支纱的半细毛羊杂交组合方式,采用新疆、茨盖种公羊与藏绵羊母羊进行复杂杂交,其经济效益较佳。同时开展了人工授精工作。
在1965年以后,由于片面追求改良数量,忽视了饲养管理,不注意经济效益,改良毛的收购未实行优质优价。群众改良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结果,改良羊大量被宰杀和死亡。乱交乱配和回交倒改严重,生产性能下降,到1980年为止,改良羊锐减到5万只左右。
3.2.2 改良羊的生产性能
低代杂交改良羊,杂交优势显著,生长发育较快,生产性能较高,即使在同等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产性能仍高于藏绵羊。在杂交组合方式上,曾采用新藏、茨藏、茨新藏杂交组合方式。经过生产实践,筛选出较适宜的“茨×新×藏”组合,对提高杂交后代的适应性、产毛量、经济效果较好。
3.3 饲养管理情况
藏绵羊和改良羊终年依赖天然草场放牧,管理粗放。对改良羊未实行良种良育。放牧管理一般混群(很少按母羊、公阉羊组群),夏秋暖季在边远草场游牧,冬春冷季搬入定居点放牧及产羔。一般无棚圈,少数有土围墙关栏及简陋的棚圈防寒保暖,一般无青干草、饲料补饲。基本上处于“靠天养羊”的落后状况,加之牧区草原超载过牧,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绵羊在冬季掉膘减重约22%~33%。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依然严重。
藏绵羊的本品种选育工作,一般由牧民自发地进行,因没有明确的选育标准和方向,选育工作进展很慢,成效甚微。
3.4 近10年养殖存栏情况
2005年末存栏294 868只,其中能繁母羊132 615只;2010年末存栏179 413只,其中能繁母羊84 699只;2015年末存栏75 872只,其中,能繁母羊37 785只。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马良和甜真,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2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