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会理金沙砚怎么样?哪里有关于会理金沙砚的最新图片和介绍?下面,挑挑礼的特产推荐官“哈尔康”给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四川省凉山州知名特产会理金沙砚。如果你看完后对会理金沙砚感兴趣,下次去四川凉山玩,不妨带些当地特产会理金沙砚给家人朋友、亲戚长辈们,作为礼物送人也不错。快来一起详细了解吧。
会理金沙砚的基本介绍
会理金沙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中难得的佳品。会理金沙砚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的深谷之中。近年来,这一砚种经名人、专家鉴定,名动四方。方毅、溥杰、启功、董寿平、吴冠中等纷纷题词,称其为“砚中珍品”、“文房奇品”、“美石妙品”、“砚中瑰宝”。
金沙砚石质细腻润泽,抚之若婴儿肌肤,叩之或深沉似木,或铮铮若铜。成砚贮水不涸,磨墨无声,腻而不滑,存墨不腐不冻。古人评砚,有“七珍八宝”之说,即七眼为珍,八眼为宝。而金沙砚的石眼少者数个,多则数十个,乃至上百个。会理金沙砚厂生产的“九龙砚”有大小不等石眼100余颗,被收入《神州探奇》一书;其上一枚石眼达8.8厘米,为中国砚石石眼之最。金沙砚是我国名砚中纹理最为丰富、美丽的砚种之一,最常见的有“绿标”、“黄标”、“青花”、“冰纹”、“水纹”、“彩线”、“火烙”、“翡翠斑”、“胭脂冻”等。
金沙砚在中国名砚中,是纹理最丰富、最奇特的砚种之一。在我国制砚史上曾有“七珍八宝”之说,即谓一方石砚如有七八个石眼便是稀世珍宝。会理金沙砚石眼之多令人乍舌,一方砚少者数个,一般的数十个、多者数百个。会理金沙砚由于硬度适中,眼多且大,纹理丰富,制砚者可因材施刀,任尔驰聘。并在前人制砚技艺基础上加以丰富,创新和提高。制作的金沙砚美雅合一、别开生面,集艺术性,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
金沙砚文化吸引了一大批石痴砚痴,金沙砚的收藏价值是金沙砚文化向心力中最具有现代性的一部分。民间收藏家手中聚集了一大批最珍贵的金沙砚,其中不乏难以论价的珍品,大多数深藏于密室。砚台最早生产时完全着力于使用价值,砚形比较单调,以箕形为多,唐以后慢慢在制砚过程中加入工艺成分,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成实用工艺品。及至明清,鉴赏与收藏砚台的风气大盛,制砚工艺得到很大突破。进入现代社会,书写器具文化发生了彻底的变革,金沙砚向收藏、鉴赏等用途发展。金沙砚经历了由实用品到文玩之物的发展过程,它已经完成了一个转变,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比如作为馈赠礼物等,或者为收藏家鉴赏家所珍藏。虽然角色发生转型,金沙砚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文化活力。
产品特点
金沙砚敲之带木声,浑厚凝重,除了“重而轻、刚而柔、秀而娇”外,还有的名贵的石眼和花纹,如翡翠,金银线、石眼等。金沙砚石色青黑略带蓝,色彩丰富、质地高洁、娇嫩、细腻。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已发现的有石眼、青花、鱼脑冻、冰纹、云纹、金星、绿标等。其中石眼碧翠高洁,鲜活如猫眼,堪称一绝。
历史民俗
金沙江砚石产于四川金沙江流域一带,古代称为“苴却”,历史上属云南省姚安府永和县管辖。因清光绪、宣统年间雕砚大师寸秉信在大姚县苴却街制砚,砚以产地命名,故称苴却砚。“苴却”本是一个彝族乡的名称,原属云南省永仁县管辖。现今则归属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苴却石产于四川境内金沙江西岸的陡崖中。江北的凉山州会理县亦有出产(在凉山州出产的苴却砚为了区别于攀枝花苴却砚,被部分业内人士更名为金沙砚、金沙江砚),其实原石均出自一脉。与平地镇相距不远。金沙江水蜿蜒奔突的悬崖峭壁上,蕴藏着长期浸润于水的一种砚材瑰宝“苴却石”。 据说,在明清时期就有苴却古砚珍品问世。清宣统元年,苴却巡检宋光枢拿了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受到好评,从而成为文房珍品。但没过多久,苴却砚却失传了。由于地处荒僻,当广东高要县的端溪石,安徽歙县的龙尾石名震天下的时候,它却一直深藏于山中,不为世人所知,至宣统年间以它制成的砚台,才被人们发现,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选。但由于要在悬崖峭壁上取材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苴却石无法大量开采,被尘封了数十年,其间只有零星的开采,直到最近才进行了有规模的开发。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哈尔康,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2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