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土特产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品一口老醋,传统工艺,唇齿留香;尝一口萝卜,脆甜多汁,久久回味;捧一束绢花,美丽“绽放”,娇艳欲滴。“土特产”体现着一个地域特有的风土,承载着当地百姓深深的眷恋。转型升级、做强品牌……在天津的田间地头、车间厂区,我们看到了一幅“土特产”绘就的乡村产业振兴新“丰”景。

津门土特产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古镇“醋香浓”

清晨,汽车沿着南运河缓缓行驶,穿过一片热闹的街镇,拐进一座古朴宽敞的大院,来到了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一家历史悠久的制醋企业,一股浓郁的醋香便扑鼻而来。

独流镇,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当地盛产红高粱,水资源充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独流老醋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土特产”。

“开春以来,订单很火,我们正加紧生产,预计今年老醋产量将达10万吨。”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泽泉一边说着,一边将我们领向制醋车间。

踏入制醋工艺传习作坊,混着酒曲、粮食气息的醋酸味更盛了。几十口大缸里装满了高粱、黄米等原料制成的正在发酵的酒醪和醋醅。翻、抖、搂、挑、扒,这些老手艺在制醋师傅手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露天院子里,几百口大缸盖着铁皮“帽子”依次排放。“这里面就是发酵后正在进行陈酿的醋醅子,经过三年日晒夜露,再经过淋醋环节,三年陈酿老醋便可问世。”刘泽泉说。

传统工艺虽好,但耗时耗力,如何向生产要效益?刘泽泉想了不少办法:对内,提质增效,优化管理;对外,招揽人才,引进技术。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我们和高校合作,不断优化工艺,推出新的产品。”刘泽泉说,仅改善发酵剂一项,便使粮食利用率提高了10%,每年增加上百万元收益。

“现在,我们推出了100多种风味醋和功能醋,产量逐年攀升,还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尝到创新的甜头,刘泽泉干劲更足了。

在津门,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天津正积极创建、培育国家级和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目前已创建宁河、宝坻、滨海新区、武清4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8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44个。”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刘军说。

“萝卜村”里滋味甜

沿京沪高速一路向北,临近中午,汽车从廊良公路驶出。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萝卜村”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了。

“村里的沙土地适合种萝卜,但过去没大棚,卖不上价。”张立华边招呼记者,边打开了话匣子。

张立华的父亲张书义是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搞大棚种植,一年一季的萝卜变成春、秋冬两茬轮作,种植面积逐渐从50亩增加到2000亩,亩产量从3000斤涨到了10000斤。

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的张立华,在父亲的鼓励下,前往天津农学院进修,学成后返回家乡,也一头扎进了大棚。

“沙土地水不能浇太多,藏到根茎缝隙里的虫子要特别注意,土地要休息、轮作……”懂技术的张立华不断改进种植方法。

然而,走向高端市场时,张立华却吃了“闭门羹”,“我们的萝卜个头不同、外形不一,送到超市和电商平台有一半被退了回来。”

张立华意识到,要想打开销路,必须走品牌化、标准化的路子。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全新包装、统一标准的田水铺萝卜,迅速成为电商平台、大型商超的热销品。

品牌响了,产业兴了,腰包也鼓了。武清区大良镇萝卜种植面积已达16000亩,带动15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人均年收入提升5000至12000元。

“天津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努力做强特色‘土特产’品牌,培育出了小站稻、七里海河蟹、田水铺萝卜、王口炒货等两百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津农精品’品牌。”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李洁说。

“绢花之乡”产业旺

离开“萝卜村”,记者驱车来到20多公里之外被誉为“绢花之乡”的武清区曹子里镇。在天津德怡科技股份公司的展厅内,看到品类繁多的绢花产品。

绢花,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通过凿瓣儿、染色、造型等一系列工序做成的仿制花卉。

曹子里镇已有几百年的绢花生产历史。当地有年节戴花、窗棂插花的习俗,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绢花成为当地的“土特产”,曹子里绢花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记事起,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做绢花的,从一根铁丝加布片捻成的油瓶花,到两根铜丝夹着绒纸扎成的绒花……每年一进腊月就拿去大集上卖。”谈起往事,天津德怡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商宗国记忆犹新。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绢花品类也日新月异。从纱布、缎子到尼龙、塑胶布,通过不断改良材质、引入科技元素,绢花的仿真度越来越高。为了跟上时代,商宗国没少想辙。

“2022年,我们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今年收入预计还得大幅增加。”商宗国信心十足。

曹子里镇副镇长刘庚提供的数据颇为喜人,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绢花企业600多家,超1.5万人从事绢花生产,绢花产业年总产值超20亿元。

“未来,我们将用好一方水土,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瞄准全链条、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构建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说。

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内容来源于会员投稿,作者:特产君,版权归其所有。挑挑礼・特产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接受投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目的。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aotiaoli.com/techan/417.html

(1)
特产君特产君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11:48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12:59

您可能感兴趣

  • 海城民间鼓乐

    海城民间鼓乐怎么样?哪里有关于海城民间鼓乐的最新图片和介绍?今天挑挑礼的达人“铁蛋儿”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辽宁省鞍山市有名的特产海城民间鼓乐。如果你也对海城民间鼓乐感兴趣,下面,就一起...

    2023年11月11日
    428
  • 水果外皮的蜡是什么?如何辨别食用蜡和工业蜡?

    大家在食用水果时常常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放置的苹果和橙子,用水冲洗时,表皮像是沾了一层油似的,黏黏的,难道是打了蜡?这种蜡可以食用吗?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呢? 水果外皮的蜡究竟是什么...

    2023年5月5日
    2.4K
  • 青海省海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为何受青睐?

    截至2022年末,海南藏族自治州出栏262.42万头(只)牛羊,超出省定目标1.74万头(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6%,绿色有机特色农畜产品的总销售额达到1793.5万元,呈现...

    2023年4月16日
    385
  • 突出名优特色,发展高效农业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谷雨节气到来时,雨水滋润大地,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五台县茹村乡北阳村种粮专业户杨庆文就扳着手指头计算着农田耕作的最佳时间,修理、保...

    2023年4月16日
    505
  • 让“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编者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很多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如何基于一方水土...

    2023年5月12日
    435
  • 大名县山药产业的品牌化发展之路:从品质到品牌的突破

    利用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富含矿物质的优势,近年来,大名县打造了3万亩白玉山药种植示范基地。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村民收入增加却不明显。张铁集乡党委书记董建强介绍,为打破丰收不增收的怪圈,...

    2023年5月5日
    608
特产网投稿,宣传家乡特产,支持乡村振兴!